图为大连恒力石化集团大厅。 杨毅 摄

作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发展的重要窗口,辽宁省大连市的民营经济发展活跃,民企已成为拉动大连经济增长的骨干力量,通过不断创新进取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改革促发展的康庄之路。

在大连恒力石化集团大厅,记者看到,一块大尺寸显示屏动态展示着该公司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最新进展,大屏幕上,工作人员正在紧张进行安装与调试:该项目将在明年全部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3000亿元人民币。

从“原油—芳烃—精对苯二甲酸(PTA)和乙烯—乙二醇”到“民用丝及工业丝、聚酯切片、工程塑料、薄膜—纺织”。恒力石化在江苏的苏州、宿迁、南通和辽宁的大连、营口,建设了五大生产基地。“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产业园投资了1500亿,到2019年底全部投产后,产值可达3000亿元,利税650亿元。”恒力石化董事长陈建华不无骄傲。

图为大连光洋科技集团车间。 杨毅 摄

如何在行业竞争一片“红海”中探寻自己的“蓝海”?恒力石化紧跟发展潮流,以创新的技术、路径和模式,抢抓新能源等机遇,再次在行业转型中实现先声夺人。

1994年,恒力开始做织布,到1998年已有8000多台织机,但没有纺丝能力,需要进口韩国日本纱线,被“卡脖子”。随着市场不断开放,一步一步走来,后来,恒力集团开始涉足聚酯、纺丝等产业,但其原料PTA国内产量不足,很大程度上被国外垄断。因此,恒力决定开始发展PTA。24年间,这家仅做纺织的小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石化民营企业。

谈及近些年取得的成就,陈建华告诉记者,企业之所以能取得成效卓著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创新精神。什么是创新精神?陈建华解释道:“当下做的项目,要在全球、全行业范围内,保证至少十年不落后,才是真正的创新。”他举例:恒力发展PTA,2009年装置规模可以做到100万吨/年,当时自己计划做220万吨大装置,但当时很多人认为肯定不行。随后他亲自带队到德国与西门子、曼透平沟通。仅八年时间,恒力石化的PTA装置做到了全球最先进,园区规划起点最高、质量最好,且价格比同行高。

成立于1993年的光洋科技集团是大连一家装备制造民营企业,该公司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已发展成为高端数控机床行业领军企业。面对产能严重不足的实际,集团又决定投资建设“大连光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23.61亿元(人民币,下同),目前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图为大连光洋科技集团董事长于德海介绍公司生产产品。 杨毅 摄

“唯有创新才是引领产业不断发展前行的第一动力。”大连光洋科技集团董事长于德海说,就是要通过自主创新来打破困扰中国机床生产的魔咒。

和光洋科技集团一样,大连环嘉集团立足大连,经过13年的发展,这家企业2017年以353亿元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47位,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多年的积淀,环嘉集团已成为东北地区领先的再生资源商品回收、分拣、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它为促进大连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设,做出了值得被记住的贡献。

图为大连环嘉集团生产车间。 杨毅 摄

该公司集团副总张天缇说,通过借鉴国内外成熟的经验进行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截止目前,企业集团规模、技术、设备均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下一步,该公司将继续推广环嘉品牌,推动集团全球战略布局实施,让中国的环保企业走出国门。

为助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大连市官方立足先行先试,积极做好“抓干部作风转变、抓窗口建设、抓项目服务、抓制度创新”等“四抓”工作,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让企业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据统计,前10个月,大连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1.3亿元,增长10%,前三季度,大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75.3亿元,增长6.5%(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