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服务者有望享受更专业的教育培养,服务者专业素质将在校企合作下进一步提升。

11月20日,由中华教育促进改进社、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和贝壳找房联合主办的新居住服务者专业教育论坛在京举行,逾200名来自教育、居住领域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参会讨论,呼吁居住服务专业教育需各方重视、校企合作,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当天,新居住服务者专业教育学术委员会成立,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及学术研究结构的逾20名学者成为首批学术委员会成员。同时,贝壳与12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未来将就居住服务专业人才进行联合培养及就业指导。

“专业化教育将是撬动行业品质、效率正循环的支点”,贝壳找房CHO左东华表示,伴随着大数据驱动、服务经济崛起,新居住服务者价值空前,必须推动行业人才升维,重塑社会对居住服务者的认知,促进教育领域与行业人才深度融合,构建国家引导、高校参与、专家指导、社会支持的多元化教育体系,让职业教育为行业助力,进而从本质上提升服务品质。

(新居住专业教育领域专家顾问聘任现场)

居住服务者需高学历、高专业度、高职业素养、高社区参与度

伴随服务经济全面崛起,存量市场下,服务者的价值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挖掘。随着居住物理条件改善,消费者品质居住和流通服务需求提升,消费者对个性化服务的情感和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

“服务行业并非资本直接撬动的行业,或者说,当前中国服务行业的核心问题是优质供给问题,高品质服务者才是撬动行业的关键。居住的本质是人的服务,没有高度专业化、职业化服务者,服务品质正循环也无从谈起”,贝壳找房高级副总裁李文杰表示,房地产行业将进入“服务者价值”时代,伴随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行业进化从过去重视信息转变到重视人本身,人成为最大的变量。服务者的角色和价值将被重新定义,也成为行业竞争力的关键。

左东华指出,新居住时代经纪人需构建“高学历、高专业度、高职业素养和高社区参与度”能力。“高学历绝不是强行要求高等教育证书”,他说,高学历所代表的是服务者具有持续的学习热情、出色的知识结构和快速学习的能力。

(贝壳找房CHO左东华发表演讲)

之所以强调高社区参与度,是因为希望服务者秉持公益奉献精神,积极为社区提供便民和自助服务,构建美好社区,融入社区。

以大数据为特征的产业互联网时代,居住行业产生了革命性变化。服务者的价值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技术进步将会引发部分职业消失,但经纪人不可替代”,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柴强表示,房产经纪的本质是为房产交易提供服务,由于金额大、频次低、标的独特、环节多、时间长、专业性强等原因,经纪人的服务不可或缺。但同时,居住服务者也需要进行相应数字化转型。

现阶段经纪人的作业场景、交易效率都发生了颠覆性变化,越来越多的客户来自于线上,交易环节和流程也越来越数字化。基于贝壳平台数据,目前43%成交客户、50%新增客户来自线上,经纪人作业流程的线上化环节从房源分发、浏览逐步扩展至带看、匹配和签约。多元数据融合将构建行业知识图谱,实现房地产市场根本性变革与重塑,要求服务作业、管理、服务等都进行线上迁徙。

“互联网时代,信息和连接变得越来越有价值,数据信息掌握度的差距将直接拉大能力方差”,左东华表示,互联网对房地产的改造正在向服务的上下游延伸,即改变房源信息生产传播方式、行业的作业方式、组织结构和竞争规则,让服务实现品质化、线上化。在这一过程中,行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集约型的互联网产业转变,经纪领域比以往更迫切需要实现‘技术为我所用’”,借助线上作业工具提高服务效率,保持对客户需求的及时响应。

专业服务亟需专业教育

服务者价值凸显,但人才发展正面临困境。目前居住服务行业缺乏必要的职业化教育。

根据贝壳找房发布的《2019经纪行业人才报告》显示,目前居住行业服务者的学历水平整体偏低,80%经纪人为大专及以下学历,其中43%的经纪人拥有专科学历,本科学历经纪人占比16.4%,硕士及博士学历经纪寥寥无几。

此外,80%以上的经纪人来自非销售类专业,超过92%的经纪人认为,经纪人的职业教育很重要,超过91%的经纪人认为,提前了解经纪人工作和专业有利于更好开展当前工作。

专业对口性不强、就业前对工作缺乏了解认识、工作指导性弱是当前大学生经纪人面临的主要难题。

“相比于其他行业,经纪行业的职业教育体系尚处于空白阶段”,柴强表示,国家和企业应当多渠道、多层次地对从业人员开展专业知识教育,鼓励房产经纪机构、平台与高等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共建的高水平培训基地、企业大学和房地产经纪专业培训资源库。

作为科技驱动的新居住服务平台,贝壳找房致力于聚合和赋能行业优秀服务者。对此,左东华亦表示,居住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一方面需要从业过程中的培训经历,另一方面则有赖于大学教育帮助其形成行业基础认知和专业知识。

左东华呼吁,居住服务者职业化教育需要国家引导,也需要高校参与,需要社会支持。“职业化教育虽然是房产居住领域自身的变革需求,但居住服务者服务的对象是社会中的每一个消费者,每一个消费者都将会从其职业化中享受到更好的体验”,在他看来,服务者专业教育是推动居住领域供给侧改革的支点。

然而,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尚未就居住服务设立专业教育。中国教育专家学者也纷纷表示,居住领域需要高等专业教育,同时高校教育也应与行业需求、企业需求相关联,共同推进面向未来的居住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

(贝壳找房圆桌论坛:新居住时代的人才供给与技能培养)

“新居住服务者的专业教育非常重要,我们需要高素质的人员做好开发、经营、房产经纪行业“,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原司长孙霄兵表示,他建议教育系统与行业系统要结合起来发展专业教育,高校需加强专业建设、人才建设、学科建设,大力开展新居住专业培训,通过产教结合、校企结合、专业技术和优质服务结合,让老百姓学有所教,住有所居,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这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表示,“我认为中国应该有10%的高校开展通识教育,90%的高校开展职业教育。一流的高校和专业应当面对市场,能够得到行业和企业的充分认可。新时代应该有新的居住和新的思维,由此开展我们的新征程。”

目前,经纪人大学教育专业教育分布离散,缺乏学科专业整合。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文斌表示,“高校的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存在严重脱节,表面上看是职称评审、科研考核以及各类论文成果发表的压力,实际上是目标导向的严重分歧。”李文斌认为,唯有产教融合,才能培养出面向未来的创新创业高水平人才。

校企合作学术共建

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是近年政府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推行的一项重点工作。此前,党的十九大已明确提出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确定了具体措施,要求推动职业院校扩大培训规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本月18日,十四部门又联合印发《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然而,尽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初步全面建成,但高校在开展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和培训方面仍与行业需求有所差距,面向社会开展培训还存在学校和教师的主动性不高、课程及资源不足、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够、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

对此,最新发布的《行动计划》也明确提出重点培育一批校企深度合作共建的高水平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器和企业大学;职业院校要积极会同行业企业建设一批培训资源开发中心,面向重点人群、新技术、新领域等开发一批重点培训项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长储朝晖表示,高校是新居住人才培养的后盾,要积极与市场对接。一方面,要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和行业需求,主动与关联度高的行业、企业建立常态联系;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打牢基础、手脑相长,增强变通能力,以对接企业的人才需求。

鉴于此,论坛当天,12所高校与贝壳找房签订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就居住服务专业人才进行联合培养及就业指导,主要包括:贝壳将成为高校的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训实战条件,以使合作培养的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的需求;同时高校可吸纳贝壳高管作为客座教授,进行企业文化与管理实务的系列讲座,为贝壳提供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双方将进行课程设置、教学研究等教学科研以及科技研发。

“职业化教育虽然注重实践,但并不意味着理论教育的缺失”,左东华表示,在居住服务者专业教育中,高校参与不可或缺。在他看来,高等院校在职业化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大多数高等院校办学时间长、经验丰富、教学管理完善,在招生就业、教育教学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一直以来,贝壳持续推动服务者继续教育,打造了完善的培训体系,包括针对经纪人设有贝壳经纪学院、为培养专业店东而设立了花桥学堂,为品牌主学习进修提供了原力场课堂等,均对全行业开放。

在员工成长方面,贝壳找房鼓励员工发掘潜能,在员工职业发展的全阶段提供相应的培训资源,比如作为企业培训中心的贝壳学院,下设领导力学院、专业学院、融入学院、运营管理部等多元分支,通过各种培训和教育模式提高企业在职人员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后备管理人才。

左东华表示,贝壳可以为高校提供更多的世纪案例和具有研究应用价值的出口,而高校则可以帮助行业奠定人才教育基础。双方合作,可联合培养更契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也有利于在职人员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希望具有丰富经验的从业者可以投身到实践教育中,拥有丰富一线操作机会的企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习岗位”,现场高校代表表示,整合各方资源,吸纳利好因素,高校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用人才,此举也将推动高等教育改革。